轻小说 > 其他小说 > 长寿定妃只想躺平(清穿) > 第 141 章【VIP】
    第141章 出征 扣留

    自打那日之后, 觉禅氏像是终于醒悟,不再一心求死,甚至也开始喝起药了, 看到她终于愿意喝药,舒宁才放心下来,愿意喝药就愿意活着, 她简直放心多了。

    皇上知道觉禅氏一天天好起来之后, 心里也有些欣慰, 觉得觉禅氏因为他升位份才好的,总算是还有些良心, 也并未因此怨怼于她, 他甚至罕见的吩咐顾问行给觉禅氏带了一句话:“胤禩之错非彼之错,朕待你一如从前。”

    舒宁刚听到就害怕觉禅氏因此又被刺激到,她最近都不敢在觉禅氏面前提起胤禩,皇上这样直说,她有些担心。

    还好觉禅氏是真的想明白了,她甚至还反过来对着舒宁说:“情况已经这样了,至少现在, 我活着,比死了有用。”

    随后,她的眼里出现了一抹愤恨, 不是对着自己, 而是对着皇上:“我怎么敢期望皇上待我一如往昔呢?”他若是有一刻想着自己, 就不会骂出那句贱妇了,胤禩是她的儿子,是她唯一的儿子,做额娘的最希望的就是儿子好, 他不明白吗?

    看觉禅氏这样的态度,舒宁有些担心,怨恨皇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,可这样做对她的情况并不会有丝毫改善,除非她狠心杀了他,可也只能是泄愤而已,错的是这个社会,就不该有皇上这样的位置存在。

    看见舒宁的担心,觉禅氏假笑了一下:“姐姐放心,我不会做傻事的。”她也做不到,深宫之中的妃嫔又能做什么呢?

    她只感觉到无力,她还是必须得讨好那个人,因为这样对胤禩更好,她只能去博他还有心,还会心软,只要有一丝心软,胤禩的情况就会更好一点。

    觉禅氏的做法不知道是否有效果,皇上依旧是在新年的时候停了胤禩作为贝勒的俸银和俸米,但好在觉禅氏如今身为妃子,俸禄比之前高了一大截,再加上还有之前攒下来的一些钱,都被她送去给了胤禩,甚至包括她的一些首饰也被她拿去内务府折了现银。

    宜妃现在都不好意思说觉禅氏了,她虽然尖刺,但看着胤禩现在的情况,也知道这个时候去挑剔良妃得不到好处,说不定还会让良妃真的恨上她,这可不值当。

    年才刚刚过完没多久,皇上就没心思关注别的事情了,西北异动,具体的地名、人名舒宁也不清楚,大概就是那边又有人不安分,若是一不小心,就是另一场大战。

    舒宁记得康熙后期的确是有战争的,甚至十四阿哥胤禵还被封为了大将军王,却没想到居然这么早。

    七月,元瑾来了畅春园,带着两个阿哥来给舒宁例行请安,小格格还太小,舒宁也不忍心叫她出门受热。

    “弟弟已经出发了,皇上派他去乌兰古等处屯田,以作准备。”元瑾的话很简单,但听她语气,还是有些担心的。

    大清的旗人也不是白养着的,有事是真的需要出去打仗的,傅尔丹身为国公,都统,出去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。

    只是大概是这事儿真的不太妙,十月的时候,皇上手疾发作,一时之间甚至的不能握笔。

    舒宁都有些佩服他了,右手不能写,就用左手批复,换做是她,是绝对没有这个毅力的。大概也是因此皇上在正月里去了趟汤泉,说是对手疾好。

    今年朝堂上还有件案子,原本是不该舒宁知道的,但此事牵扯到胤祉,舒宁也知道一点点。

    据说是有位姓孟命光祖的人四处在地方上说自己是诚亲王胤祉的人,扯着三阿哥的虎皮招摇撞骗,一路收受贿赂,然后升官,甚至都做到了直隶,才被人发现说这事儿不大对。

    事情关乎亲王,地方上的自然不敢就这么简单的处置了,万一真的是亲王手下的人呢?就算不是亲信,万一认识呢?三阿哥若是真的想捞他,他们可承受不起。

    于是这事儿就归到了刑部审理,胤祾就随便问了几句,就知道这人纯属假冒,没用几天就将这人怎么骗的人,怎么一路往上走都写成奏折汇报给了皇上。

    皇上本来也不相信老三会做这样的事情,胤祉的性子他还不知道吗?有人御史提起的时候摆摆手说:“此时端亲王已经查明,无需再报。”

    十一月,舒宁终于第一次看到了元瑾的弟弟傅尔丹,皇上升了傅尔丹和额尔锦为领侍卫内大臣,这差事要在皇上身边守着,舒宁去清溪书屋的时候自然就见着了,的确是一表人才,十分英俊,和元瑾长的大概得有四五分相似,难怪皇上一见就提拔了他。

    不过他甚至都没在这个差事上待过一年,就被封了个振武将军,然后被皇上扔去边疆预防袭击了,前线战事一触即发,他自然不该继续待在京城。

    倒是元瑾更加担心了,甚至专门去京城周围的寺庙道观里去给傅尔丹求平安,胤祾看着府里的支出突然多了一大笔,问了之后才知道是元瑾在寺庙、道观里撒钱,只是一笑了之,若是扔些银子就能让元瑾安心些,那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不过胤祾自己也知道这只不过能让元瑾安心,他自己是不觉得这真的有用的,若是想要傅尔丹真的安全点,还是得靠前线的人,这就只能看他了,他自然是希望妻子的弟弟活着的,一连写了好几封信才停笔。

    至于皇上自己则是去巡查河堤了,水患关乎农田,关乎米粮,也不怪皇上重视,胤祾也跟着去了,大概是因为皇上觉得他算术好,好用?至少胤祾自己是这么说的。

    只是胤祾寄回来的信是上却总说皇上时常头晕,日渐消瘦,身体的确是不如以往了。

    六月,正是最热的时候,舒宁坐在宫里也听到了前线的消息,傅尔丹袭击厄鲁特博罗布尔哈苏,还得到了不少俘虏。

    不过大多数人听到这个消息也就是一笑了之,并不在意,宫里现在更加在意太后娘娘的病。

    太后娘娘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,前两年,她的妹妹淑惠太妃都去世了,太后娘娘也因此心情一直不大好,这两年身体比之前更差些。

    人年纪大了,受不住热,即使是在热河行宫里,太后也一直不大舒服,于是皇上就推迟了回宫的日子,一直在热河待到十月,天气真的凉了下来才带着太后回宫。

    可太后的身子实在是太虚,受不得热,同样也受不得冷,十一月的时候,就病的下不来床了。

    皇上为此甚为担忧,甚至还写了一篇长文,顺便免了八旗借银二百万两,说是为太后娘娘祈福。

    可惜大概是没起什么效果的,十二月的时候,情况甚至更差了,皇上得亲自来侍疾。

    可怜皇上也是活了一甲子的人,近日因为战事,从头到脚就没有舒服的,最近绣房给皇上做鞋子都要多放一些,要不然皇上穿不上。

    皇上脚肿的甚至都几乎不太能行动,但太后病重,他还是过来了,亲自给太后侍奉汤药。胤祺和温宪也是时常过来陪伴太后,亲自喂药,希望太后心情能好点。

    可惜都没什么用,才初六,太后就崩逝了,皇上失去了他最后一个长辈,太后陪了他五十五年,还是先他一步而去了。皇上悲痛欲绝,坚决要割去辫子以尽哀思。

    这本来是只用于帝王去世的礼仪,皇上如此,大臣自然是要劝阻的,但皇上如今听不进人说话,还是做了,然后住在苍震门算是守孝,并未回昭仁殿。

    太后崩逝,身后事自然得一个能撑得住场面的人来做,甚至这个人还得精通礼仪规制,这可是葬礼,错了一个都是要命的。

    皇上最后还是在自己的儿子里选,这才够身份,只是儿子简单,他多的是,但要精通礼仪,注重细节,心还得细的人就不好找了。

    他挑拣半天,最后想起来了胤裪,他的老师可是苏麻喇姑,这些事从小铭记于心,自然是不会错的,身份也够的上,于是就被皇上任命为了内务府总管事,主要就是管太后娘娘的丧事。

    胤裪接了这么大一个差事,在自己的贝勒府里既高兴又忐忑,最后还是决心把这件事办好。

    大概是胤裪真的有天赋,他接了这个差事之后,每天天不亮来宫里,关宫门才走,葬礼每日的事情都有上百件,都得等他来做决定,甚至每日前来跪拜的人的衣着、位次也得细细斟酌,这都是完全不能错的,就这样身累心更累的情况,胤裪反倒是越来越兴奋了。

    云婠和舒颜都有些看不懂他为什么这么兴奋,甚至觉得他有点奇怪,胤祾也觉得胤裪是真的有点天赋,他更喜欢专注一件事,而不是同时处理很多事情。

    就这么一直从腊月到了翻年的四月,小半年的工夫,胤裪瘦了好些,但人精神了不少,太后的丧礼办的隆重且漂亮,虽然用的银子不少,但皇上不在乎,那就一切好说。

    等太后娘娘终于下葬完毕,皇上直接把正白旗交给了他管着,满洲、蒙古、汉军三旗事务都归他管,简直是相当满意。

    宫里的舒宁刚忙完二十二阿哥胤祜上学的事情,就听说皇上嘉奖了胤裪,中午饭都多吃了一点。

    很快,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,拉藏汗请求大清发兵救援,战事并未停歇,反倒愈演愈烈,这次不是随便派个将军就能了事的了。

    皇上甚至在昭仁殿说要是他还年轻,肯定是要御驾亲征的,而现在,他只能派皇子代去了。

    如今在京中的皇子从头算起,胤褆胤礽绝对不能出来,胤祉虽然有过带兵的经验,他也相信他的能力,但他已经十几年没带过兵了,只是编书,而且年龄太大了,都四十二了。

    胤禛没有经验,在打仗这方面实在是不太行,皇上对他十分的没有信心。胤祺能力不行也太过心善,胤祾,皇上觉得倒是可以,但还是因为年龄排除掉了,胤祾已经三十八岁了,西藏那个地方不是好呆的。

    胤祐身份不过,胤禩绝对不行,胤禟太胖了,想到他带兵打仗皇上就想笑,胤?还是不指望他了,胤禌身体不好,胤裪办丧事还行打仗还是算了,胤祥不行,不忠不孝之人。

    那就只剩下胤禵了,今年刚三十,年富力强、弓马娴熟,只是在爵位上皇上还是犯了难。

    如今的胤禵还只是贝子,替他出征,最好是亲王,可就这么直接封他一个亲王,皇上又觉得太过了,最后想了好几天,皇上最后决定给他一个“大将军王”的称号,任抚远大将军,以天子亲征规格出征,讨伐策妄阿拉布坦。

    代替天子亲征,这可是无上的荣耀,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储君的前提了,譬如九阿哥胤禟,他立刻从自己府里抬了一万两银子去了十四阿哥府,算是投资,还说这只是最开始,后头还有呢。

    而十四也有点飘了,他甚至请了个算命先生过来给自己测算八字,听到那人说自己:“元武当前,贵不可言。”还高兴的赏了他二十两银子。

    启程之时,除开出征的人以外京城所有亲王、郡王、贝勒、贝子、王公都要穿着蟒服在午门外等着。

    皇上甚至亲自下了一道圣旨给那边的蒙古王公,大意是这样的:“大将军王是我儿子,的确是个好将领,有带兵的能力,你们都要听他指挥,就像我亲自去一样,一起努力。”

    同时,舒宁也是第一次听到了年羹尧的名字,皇上觉得他办事明敏,立刻从四川巡抚升为总督,她也是第一次发现,原来年羹尧是个文臣,他不是个武将。

    年羹尧在康熙二十九年中进士,之后做过翰林院检讨、侍读学士、内阁学士,还作为使节出使朝鲜,之后才做了四川巡抚,正好也遇上了打仗,他做的好,才能升的如此之快,所以其实他完全康熙提拔起来的,而不是胤禛?

    德妃对舒宁关注这些十分的奇怪,她更关心自己儿子能不能活着回来。但舒宁觉得以大清现在的实力,她大概率是不用担心这个的。

    没多久,舒宁正算皇上万寿的节礼时,从乌雅氏那里得知,弘昼病了,生死攸关,请了太医也没用,她一时之间又不免为胤禛的子嗣问题操心。

    “他怎么就不知道和皇上学学?从前宠着李氏,现在年氏入府了,他就只宠着年氏,病病歪歪的,都不是会生养的样子,也就是前几年生了个格格,可没两年就又没了。

    这府里就三个阿哥,这又有一个病了,万一去了,就只剩两个了,哪有王爷只有两个阿哥的?还是十四好,这方面远比他哥哥强,只是现在远在西北,我是见也没法见,实在是想的厉害。”

    之后,乌雅氏又是好一番哭诉,然后才离开永寿宫。

    好在最后从胤祾那里知道,弘昼又好了,是十三阿哥胤祥找的名医,胤禛甚至直接让弘昼不要喊叔叔了,直接喊爸爸。

    只是胤祾似乎是情绪不大好,舒宁问起,他才说:“四哥扣留了年羹尧的家人,给年羹尧写信说只要是孩子超过十岁,就要送来京中侍奉年遐龄,西北军务这方面,他的消息比我快的多。”

    舒宁懂了,胤祾觉得自己慢人一步了。